香港反送中催泪弹泛滥引发健康担忧
-
香港反送中运动半年来催泪弹泛滥引发公众健康担忧
香港 - 自6月9日香港反送中运动爆发以来,警民冲突持续至今。警方在处理街头对峙和冲突时大量使用各类弹药,截至12月5日,已使用近3万枚弹药,其中包括近1万6千枚催泪弹。平均每日施放超过90枚,单是在11月12日全港大三罢当天,警方就在全港各区施放2230枚催泪弹,驱散抗议人群。
香港警方原本使用美国及英国制造的枪射式和手掷式催泪弹,但现已转用中国制造的催泪弹。这种做法引发社会各阶层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催泪弹不仅对示威者造成影响,还殃及附近居民、甚至雀鸟和流浪动物。
近年来,随着抗争者的证词和民间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制催泪弹造成的後遗症更为严重。一个名为“吸吸可危”的关注催泪烟影响集会发现,11月29日至12月2日收集到17819份关于催泪弹後遗症的答卷,最多人吸入催泪烟后出现的反应依次是咳嗽、呼吸困难和皮肤痕痒。更有55名受访者称吸入催泪烟后出现尿液颜色异常的情况,以及1成半的受访者曾表示出现腹痛及腹泻等症状。
抗争者阿宝长期走在第一线,她亲身经历了不同产地催泪弹带来的差异。她表示,过期或温度控制失控的催泪弹可能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而中国制造的催泪弹由于缺乏公开信息,其内部成分和热分解特性难以确定,引发公众担忧。
化学专家邝士山指出,美国制造且未过期的催泪弹应属安全,因为爆炸时的温度受控不会超过450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化学物质分解的机会较小。但如果过期或控制失控,就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至于中国制造的催泪弹由于缺乏公开信息,其内部成分和热分解特性难以确定,引发公众担忧。
目前,港府尚未公布中国制催泪弹的成分,也没有给出详细的清理指引。邝士山表示,尽管一般而言清理催泪弹的主要物质并不复杂,但香港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催泪气体的地区,大规模泄露的清洁起来并不容易。
面对公众健康担忧,港府需要以科学数据释疑,透明公开催泪弹的成分和相关信息,并制定详细的清理指引,保障公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