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媒再狙南周 传媒战引争议
-
北京媒体再对南方周末发难 “传媒宪兵”引发舆论争议
继北京晚报上个月将《南方周末》称为“新闻中的三聚氰胺”后,《北京日报》近日再次针对该报展开猛烈攻击,指责其刊载假新闻、丑化党的干部,并扬言追究相关记者法律责任。此番举动引发舆论热议,外界纷纷质疑背后的政治考量和文革思维的影响。
《北京日报》的文章以“媒体造假该负何责?”为题,针对《南方周末》去年5月一篇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进行批驳。文章指称报道中关于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同凯被救的细节捏造,并声称此举意图险恶,制造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损害社会和党形象。
然而,《南方周末》曾在后续报道中引用专家观点指出,张书记当时喊出的“救救我,我是张书记!”并非官腔,而是生死之间本能的求生呼唤,不应过度道德审判。
此次《北京日报》再次发难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资深媒体人李大同分析认为,中国主流报纸之间很少发生互相攻击的情况,背后一定有背景。他猜测可能是官方授意,以此来控制舆论走向。
香港媒体评论指出,《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一直以来以深度报道、敢言著称,被视为“社会之良心”。尽管它们也有随波逐流的时刻,但在中国报业中始终保持着独立性和公正性。然而,近年来,这两家改革派报纸屡遭攻击和封杀,一些负责人甚至被判入狱。
中国民间媒体人昝爱宗则指出,《北京日报》言论反映出有些人至今仍未能摆脱上纲上线的文革思维,其对《南方周末》的攻击带有明显政治目的,是对新闻自由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