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法院能否破“官难告赢”?
-
民告官难告赢:跨行政区划法院能否打破僵局?
自2014年中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法院设立以来,民众对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数量显著增加,但令人担忧的是,政府作为被告败诉率依然异常低。上海和四川两地的政府甚至出现零败诉率,引发舆论质疑:设立跨行政区法院能否真正杜绝地方保护?
官方媒体人民网分析认为,如今大多数案件都是公开审理,民众如有质疑可以上网查询案件细节。近年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化程度有所提升,民众质疑民告官难告赢存在思维定势之嫌。
然而,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截至去年年底共受理行政案件610件,以市政府为被告的一审案件242件,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还未遭遇败诉。四川省法制办也透露该省去年以省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126件,政府全部胜诉。
上海三中院副院长璩富荣表示,虽然政府没有过败诉,但法院仍定期或不定期的就司法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与政府沟通改善,才能避免出现大的瑕疵导致违法。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乐观。常年居住在上海的维权律师刘士辉说:“依据我的代理经验,这官司不管你的道理有多硬,你的理由有多充分,证据有多充分,通通赢不了。” 由于多次接受境外媒体采访,刘士辉律师目前已被国保遣送回老家。
因房屋拆迁纠纷赴京上访的上海访民孙女士也谈到她在上海闸北区法院起诉上海公安局的案子败诉。她透露法院工作人员告诉她这个官司是赢不了的,并表示理解和同情但她表示没办法。孙女士称是因为她的上海住房拆迁纠纷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撒传单求助,被天安门分局拘留7天并下发一张训诫书,回上海后又立即被上海公安拘留10天,理由就是这张训诫书。
刘士辉律师分析说,训诫书不属于行政处罚种类不能作为公安机关处罚访民的依据,但他也表示这个案子无论到户籍地上海告还是事发地北京告都赢不了。
201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王振宇曾谈到民告官难告赢是中国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其中有法院自身的原因也有老百姓不会告的原因,但最突出的原因是人民法院受制于地方政府。 尽管中国多个省市都设立了跨行政区域法院试点,然而行政诉讼数量虽有很大提升,结果却仍是告不赢。
对于“百姓不会告”问题,刘士辉律师表示,不管诉状写的多么充分,都是赢不了的。今年1月起新任法官上任前需向宪法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70字的誓词只字未提党,有人认为这一形式上的改变似乎预示依法治国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律师谈到中国司法问题的根源是党领导司法,在司法独立的制度建立起来之前,任何其他改变都只能是形式上的。他认为,如果司法做不到独立,那么诸如设立跨区域法庭此类改革达不到杜绝地方干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