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着陆?债务阴影笼罩未来
-
中国经济软着陆或陷入长期增长乏力?
**北京 – ** 近期一些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前景发出警告,尽管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但累积的地区政府债务可能导致中国经济未来多年增长乏力。
6月20日,《纽约时报》报道称,几位中国经济学家最近纷纷调低了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最初的9%-10%降至8.5%左右。他们担心大型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可能激增。瑞士信贷也表示,中国央行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信贷发放已经扩展到警戒水平,远远超出政府此前的预期。瑞信下调了中国公司和国有银行的盈利预期,并警告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凯投宏观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对美国之音表示,市场逐渐意识到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经济刺激措施代价高昂,地方政府积累了巨额债务。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这些债务都需要偿还。他指出,中央政府最终可能需要为与其相关的企业和向其贷款的银行提供救助,但此过程可能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银行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难以履行正常职能。
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告诉《纽约时报》,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避免硬着陆,并在经历两三个季度的增长放缓后出现反弹。然而,瑞信则认为届时增长或许不会再度加速,而债务状况却可能变得更为严重。瑞士银行在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王涛6月初曾发出警告称,未来几年那些发放给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贷款可能会导致高达460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
威廉姆斯表示,如此高筑的不良贷款很可能会拖累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他指出,虽然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从这场危机中得以反弹,今后仍会向从前那样增长,但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估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放缓,原因就在于金融部门存在的这些问题。
为了应对局面,中国已经提高了利率,央行也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可能推出更多措施。尽管这些措施可以遏制贷款过量发放,降低通胀风险,但它们同样可能提高贷款成本,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私营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