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后上海社恐蔓延 市民心理创伤难愈
-
上海解封后“社恐”蔓延 市民心理创伤难愈
上海 - 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12万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出中国经济形势依然吸引着人才。然而,在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放开之际,部分上海市民却经历着一场由封城而生的“精神创伤”。解封式社恐成为微博热门标签,许多网友表示在家待久了失去了社交欲望,对回归正常生活感到不适应。
一些人形容上海封城期间犹如“丢到原始社会”,才刚适应就突然回到文明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交场景不知所措。也有网民感慨,“解封式社恐”不再是心理学课本里的概念,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
一位住在徐汇区的自营建材商告诉美国之音,她与身边朋友已习惯了封锁生活,即便解封仍不愿外出,更迫切地需要处理过去70多天内产生的绝望、愤怒、甚至轻生的情绪,“政府把我的快乐给夺走了”。
阿斯顿大学学者缪莹认为,随着多数人逐步适应新生活,上海的解封式社恐应不会持续太久,但集体创伤难以抹去。由于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民众对未来充满担忧,这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中产阶级的安全感和富裕感。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在封城期间身心紧绷,解封后仍有部分人囤积食物,担心再度无预警封城。一位自由工作者坦承自己解封后仍然储备了大量的食物,“上海市政府的防疫决策没有逻辑可言”。他认为,上海民众对疫情防控政策的信任已遭到破坏,面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缪莹分析,上海虽已解封,但市民仍需接受常态化核酸检测、扫健康码等限制,这意味着民众得习惯放弃更多的自由和权利来换取安全。这种常态化的“不正常”状态恐让多数人难以掌握未来的生活方向,人们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方式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