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奶粉赔偿基金运作成谜
-
三聚氰胺奶粉案三年后:赔偿基金运作成谜 官方回应引发质疑
新华社旗下《瞭望东方周刊》近期报道称,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近三年来,公众对赔偿基金的运作了解甚微,相关部门以国家机密等理由拒绝透露有关基金基本资料。该报道引发舆论关注,受害者家属对此表示担忧,质疑相关机构和企业缺乏透明度。
2008年年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牵头由二十二家乳制品企业联合出资十一亿元设立了医疗和赔偿金,其中两亿元纳入为受害者日后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医疗赔偿基金,并委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这项基金。然而,两年半之后,这两个负责机构依然拒绝公布基金基本运作情况。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调查发现,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基金的运作由政府直接管理,具体情况不能透露给公众;另一位负责人则劝告媒体不要报道有关事情。受托管理这项基金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相关事宜属国家机密不宜向公众公布。
赵连海,一位为儿子和他人孩子维权的受害者家属,曾因三聚氰胺奶粉案维权被判刑入狱。他向美国之音表示,赔偿基金的运作不透明会妨碍受害者获得公正公平的对待。他还指出,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还有新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出现,相关部门却未对这些新受害者的情况做出任何回应。
此外,家长蒋亚林也表达了类似担忧,她认为对于那些没食用三鹿奶粉但仍然受到三聚氰胺毒害的受害者来说,赔偿基金的透明特别重要,包括哪些公司向基金提供了经费等等。
该报道引发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许多省市主要报刊转载,官方媒体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受害者的赔偿问题关注度有所提高。然而,赵连海仍然对最终获得合理赔偿并不感到乐观,他认为这并非曙光,而只是暂时的回应。
尽管中国政府最近重申加强整治力度保护食品安全,但食品安全事件仍频频发生,包括重庆市警方两星期前查获26吨应该早已经被销毁的三聚氰胺毒奶粉。 这也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担忧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