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引争议
-
美国国务院发布年度宗教自由报告引发争议
华盛顿: 美国国务院将于近日公布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这标志着美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关注海外宗教迫害问题的努力之一。支持者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此报告显得尤为重要,而批评者则将其视为新殖民主义的体现。
美国宪法关于宗教的条款允许公民自由选择信仰并禁止设立国教。许多与会者相信这一原则反映了普世价值观,捍卫宗教自由实际上是维护人性的本质。卡特里娜兰托斯斯韦特,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表示,“如果我们能够鼓励各国接受这样的观点,那就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工作。建立安全的公共场所,让不同信仰的人都能和平、公开、没有恐惧地行使他们的信仰,这将使这些国家在多方面建立更加宽容和稳定的社会。”
然而,并非所有美国人认同这一观点。在华盛顿的智库跨大西洋学会的一次研讨会上,有人对美国政府推动国际宗教自由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西北大学政治学专家伊丽莎白沙克曼赫德认为,“我实际上把美国的项目看做是在海外推动美国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最新环节,其部分方式是通过社会与宗教工程学手段。”
她指出这种做法存在双重标准:“我们觉得自己实现了宗教自由,这是我们所拥有的,于是轮到其他人我们需要加以某种管理,需要教导他们学会宽容,需要改造他们在美国的外国宗教事务圈每个人都在海外培养宗教宽容人士,而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是政府在国内从来不做的事情,因为美国宪法禁止政府这样做。”
其他批评者则认为宗教自由是一个西方观念,对其他社会可能有破坏性。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缅甸一位基督徒在与美国宗教自由大使的对话中表示,“希望政府不要把人分门别类来看,把每个人都当成公民,公民的身份应当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