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16条引担忧:物价上涨或走向计划经济?
-
"国16条" 引发担忧:物价上涨引发民生问题,专家或将走向计划经济?
北京 - 近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16条”文件,要求各地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此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学者担心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走向计划经济倒退。
今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明显,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0月达到4.4%,创下25个月新高。农产品、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亦有所增加,生活成本不断攀升,许多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过去一周18种蔬菜价格环比上涨3.31%,猪肉价格上涨15%。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包括天气天灾影响农副产品收成、大量热钱流入炒作以及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涨幅也是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开发,房价增长带动其他行业价格上涨。
他指出,过去政府通过统购统销平衡市场价格的模式已经转变,现在连农民都会根据市场规律把一部分产品存起来等好的价钱才卖。此外,部分官员从官场转为商人,在市场中进行垄断行为。
经济学家张维营在近期经济学家年度论坛上表示,“国16条”政策实质上是行政干预物价市场,如同计划经济时期的价格管制。
刘锐绍认为,政府在国计民生问题上确实需要干预,例如房地产、医疗、衣食住行等领域,但应该使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干预。他指出,很多发达国家虽然也会干预市场,但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而不是增加行政干预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