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涌入 中国央行抗通胀压力增大
-
热钱流入中国引发市场担忧
据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金融机构用于收购外汇的人民币规模大幅度上升,创下过去5个月来的最大升幅。这一趋势引发业界对于热钱流入中国的担忧。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约为3769亿元人民币,较7月份上涨了72%,超出市场预期。该数据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因净结汇而投入的人民币数额,并与经常项目收支以及实际使用外资加以比较,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境外短期资本流入的幅度。
然而,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贸易顺差约为178亿美元(约合1139亿元人民币),而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为8446亿美元(约合540亿元人民币)。二者相加仍与当月外汇占款规模相去甚远,引发市场对于热钱流入的猜测。
瑞穗证券驻香港经济师沈建光认为,美国国债极低的收益率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增加了中国投资环境对短期资本的吸引力。 除利率因素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是决定热钱走向的一个主要因素。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显著加快,也促使部分资金流入中国市场。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高级顾问李稻葵日前表示未来5年里人民币将基本成为可兑换货币,中国经济拥有充分潜力承受货币的自由流出和流入,但沈建光认为热钱流入在8月份大幅度反弹可能会削弱中国央行抑制通胀的努力。
8月份中国消费价格和产出价格仍在高位运行。过去一年里为应对消费价格通胀和房地产泡沫,中国央行已经数度加息并几乎每月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 然而,紧缩措施同时也增加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沈建光认为中国央行持续紧缩的空间正在缩窄。
这一形势引发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