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将成政治舞台? 人权争议 brewing
-
北京冬奥将成政治舞台?运动员抗议与国际抵制或引爆人权争议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政治领袖们开始围绕比赛举办地的人权状况展开讨论。一些运动员表达了对中国政府人权问题的担忧,并呼吁在赛场上加入抗议行列,而各国政要则考虑采取外交抵制等方式来传递反对声音。
阿金,一名参与过类似抗议活动的体育人士,表示希望通过行动向世界发出强烈的讯息,表明即使是运动员也关心政治局势和人权问题,并站在与中国政府对立的民众一方。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运动员在中国的自由表达空间有限。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冯崇义指出,由于中国严苛言论管控,运动员想要在奥运会期间进行政治表达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如此,一些国家领袖仍可能采取行动抵制北京冬奥。美国太平洋大学政治学教授博伊科夫认为,各国政要如果集体外交抵制,将会比运动员抗议更为有效。 他指出,国际奥委会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与中国地位的转变有关。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曾表示,北京冬奥允许运动员在比赛场合表达政治诉求,但颁奖仪式、开幕和闭幕式期间仍禁止。然而,面对来自全球人权组织的抗议声浪,国际奥委会的立场被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奥委会已经于2014年通过“2020年奥运议程”,未来该条款正式启动后,奥运主办国签订的合约将纳入人权保障条款。这可能意味着,像中国这样人权纪录劣迹斑斑的国家,在未来申办奥运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