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陷入寒冬,投资协定前景堪忧
-
中欧关系突遇寒冬,投资协定前景堪忧
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批准程序,同时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与东欧国家组建的“17+1”合作机制。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外界对中欧关系走向的担忧,不少专家认为北京的“联欧制美”策略面临重大挫折。
上周,欧洲议会投票决定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批准程序,直到北京解除对欧盟政界人士的制裁为止。几乎与此同时,东欧国家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与17个中东欧国家组建的“17+1”合作机制,并呼吁其他国家效仿。 立陶宛外长表示,欧盟应该团结一致应对中国挑战。
此举引发外界对中欧关系急转直下的担忧。旅欧国际政治研究者王庆民认为,欧洲议会冻结CAI批准程序并非“终止”协议,但中欧关系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他指出,该决定给主张通过经贸合作与中国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欧洲温和派一记沉重打击,而对欧洲反华强硬派来说则是重大成就。
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朝晖也认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陷入僵局对于双方都是损失。 他指出,欧盟原本可以像过去那样,把贸易和人权议题分开,但在美国率先就人权议题对北京实施制裁后,包括欧盟在内的美国主要盟友纷纷效仿,导致中欧关系陷入紧张。
尽管如此,陈朝晖认为中国从地缘政治角度更需要这份协议获得批准和落实,以达到“联欧制美”的目的。 然而,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这使得中国寻求与欧洲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努力更加困难。
目前看来,中欧投资协定能否重启将取决于中国是否在外交政策上改弦更张。 王庆民指出,北京“联欧制美”策略并未彻底破产,但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北京是否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