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举报间谍奖励办法引发争议
-
北京出台“举报间谍奖励办法”引发热议
北京市国安局4月10日起正式实施《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鼓励市民举报间谍活动,最高可获50万元人民币奖励。此举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根据该办法,市民若发现或知晓间谍行为线索,可通过电话、信函或直接到安全机关举报。国安局将对线索进行核查并给予相应奖励,分别为10至50万、5至10万、1至5万元人民币。此外,为了保护举报人安全,该办法还规定因举报间谍行为线索而遭遇危险的公民或其近亲属可向安全机关请求保护,未经同意不得泄露举报人的信息。
北京国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对外交往增多,境外间谍情报部门加强对中国的渗透、分裂颠覆等活动。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也寻求境外支持,部分人出卖国家利益提供情报。因此,反间谍侦查需要创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利用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此举引发中国近代史学者、时政评论家章立凡的担忧,他认为这与今年秋季召开的十九大换届有关,是强调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的重要年份的表现。章立凡指出,“奖励告密是历史上常有的一种现象,特别是亡朝时代。不自信的时代可能这方面就会草木皆兵吧。这个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反映出政权的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该办法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调侃“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方向”,也有人担心“重回文革年代”。更有网友指出,“有的间谍就是学生、当地百姓,帮忙拍个军事基地照片,搜集信息什么的,没有电影里那么高大上”。
章立凡表示,反间谍工作需由专业机构进行,发动群众运动方式不严谨,易造成混乱甚至冤假错案。他担忧,“有可能会造成一些人因为利益驱动,或者是个人的各种恩怨,然后掀起一种告密之风,多余制造冤假错案,频率就会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