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启动印太经济框架 重返亚太迎挑战
-
拜登启动“印太经济框架”:重返亚太承诺迎复杂挑战
华盛顿讯(美联社)——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访问期间正式启动备受关注的“印太经济框架”,旨在加强与印太地区的经贸合作。这项名为“印太经济繁荣框架” 的倡议吸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13个印太地区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其中七个是东盟成员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
分析人士认为,“印太经济框架”作为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意义目前大于实际意义,标志着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坚定承诺。然而,框架的关键部分存在短板,未来需要在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解决。
“印太经济框架”侧重于四大支柱: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税收和反腐败。
吸引力不足 发展中国家兴趣缺缺
尽管该框架吸引了众多参与国,但批评人士指出,“印太经济框架”并非传统贸易协定,不包括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因此对印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有限。许多东盟国家此前未表现出浓厚兴趣,正是因为框架不涉及对美国市场的准入。
拜登政府的务实考量
面对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推动任何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都面临困难,尤其是在今年11月即将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印太经济框架”展现出拜登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借此吸取了教训。
中国因素 “非对抗性”倡议
中国并未被纳入“印太经济框架”。美国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已明确表示,“无意”在其即将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中与中国打交道。 中国积极参与了东盟十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专家认为,“印太经济框架”对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为各国提供中国模式以外的另一个选项,但未来能否真正起到抗衡中国的作用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