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再捕科学家 乌云笼罩俄中关系
-
俄再捕科学家!莫斯科: 防备北京从未松懈
莫斯科:
又一名俄罗斯科学家因涉嫌向中国提供机密科技情报被捕,这是俄中关系持续走近背景下最新一起间谍案件。这一事件再次揭示了俄罗斯对中国的戒备态度丝毫不减。
星期二(9月29日),来自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市的64岁科学家卢卡宁被莫斯科联邦安全局特工人员逮捕。据报道,卢卡宁曾在中国沈阳一所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高压电源和固体材料破坏时的放电等。疫情爆发后他返回俄罗斯,但因疫情影响无法再前往中国。
莫斯科媒体称,如果卢卡宁被判处叛国罪,将面临12年到20年的刑期。
这并非近期发生的唯一类似案件。在今年6月,来自圣彼得堡的北极研究学者米季科也因涉嫌向中国转交科技情报被捕。米季科曾多年服役于苏联海军,拥有海军上校军衔。俄罗斯安全部门指控他接受中国间谍任务,为其提供海军声纳技术和寻找水下潜艇的技术情报。
尽管外界认为俄中关系日益密切,但俄罗斯对中国的防备心态并未放松。相反,中国针对俄罗斯的科技情报收集也更加活跃。接连发生的间谍案暴露了俄中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时事评论人士尼科里斯基指出,虽然克里姆林宫内一些权贵阶层在与中国合作中获利丰厚,但俄罗斯仍然将中国视为威胁。俄罗斯社会对中国存在反感情绪,特别是中国试图获得俄罗斯先进科技而不择手段,难以改变这种负面看法。
“不管怎样渲染和宣传俄中关系如何密切,都没法改变和影响这股对中国的反感和戒备心态。”尼科里斯基说。
他补充道,在与西方交恶后,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担心中国试图更多占俄罗斯便宜。相信俄中两国为了某个目标应该更密切合作的人正在减少。
近年来,俄罗斯科学家因为向中国提供科技情报被捕的案件频发。这些科学家所工作机构大多涉及航空、航天、火箭导弹、材料等领域。
一些人权活动人士认为,由于俄罗斯几年前修改法律,把间谍罪的定义扩大且模糊,导致越来越多的相关案件发生。与此同时,俄罗斯安全部门也试图通过这些案件恐吓社会,一些安全官员更有机会通过办案获得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