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胀高企:食品价格飞涨,民生苦
-
亚洲通胀持续高企:红辣椒翻倍 印尼民众“半斤两三”
雅加达/北京 近期亚洲地区通胀率持续上升,引发全球担忧。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主要压力因素,原油、铁、煤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居高不下。中国房价也在快速攀升,经济学家担心通胀可能削弱亚洲新兴中产阶级的购买力。
在印尼雅加达市场,红辣椒的价格几乎是去年的两倍,当地居民贾瓦蒂表示:“以前买一公斤辣椒的人现在只买半公斤,以前买250克的人,现在买100克。” 这种现象在亚洲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食品价格上涨给民众生活带来压力。
中国北京的房价也持续飙升,朱先生拥有位于老城区的一座公寓楼:“最大的变化是价格,以前一平方米才几千块甚至几百块,现在则要几万块。” 他表示小户型的一居室单元要卖到35万美元,而且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一些经济学家担忧通胀可能会影响亚洲新兴中产阶级的购买力。然而,证券分析师尼古拉斯·卡什摩尔认为,在一些亚洲国家,通胀反应出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他指出:“现在很多国家希望看到温和的通胀,因为它意味着需求存在,反映出经济增长。” 他认为,像印尼这样的经济体可以承受最高达5%的通胀率。
然而,即使是在印尼、印度和中国等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食品涨价也给民众生计造成了困难。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首席经济学家纳贾什·库马尔指出,在亚洲,9亿8千万人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25美元,他们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购买食品,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营养更加短缺。” 他警告称,“一些刚刚在贫困线以上的人因为食品涨价而跌落到贫困线以下。结果就是营养不良、营养缺乏的情况增多。这将在未来造成公共健康问题。”
尽管韩国等发展中国家食品在居民家庭预算中所占比重较小,但通胀依然导致政治和经济问题。库马尔表示,政府试图控制这些问题,并指出通胀可能使亚洲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强劲复苏受阻。近期,中国、印尼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提升了利率,以减缓涨价幅度。
尽管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意味着更多的工厂在扩大产量,表明亚洲和全球的经济正在增长,但库马尔指出由于全球几个主要地区的粮食欠收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农业投资下降,粮食通胀可能会导致更多人口陷入困境以及政府面临更多决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