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双重标准引发热议
-
中国产品安全与双重标准:内外差距引发热议
近年来,中国制造在海外频遭召回,但国内却鲜有因质量问题下架或禁售的案例。这种“内外差距”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文章指出,一方面是中国缺乏完善的产品召回制度,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产品安全标准普遍低于国际水平。以牙膏为例,去年全球多国宣布召回含有毒化学物质二甘醇的中国生产牙膏,但这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从未被下架。国家质检总局虽然禁止企业使用二甘醇作为牙膏原料并出口这类产品,但对国内上市的产品未作禁售规定,甚至声称使用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车辆安全评价体系也暴露了双重标准。美国正面碰撞标准时速为56公里,而中国仅为50公里。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承认,中国的标准制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消费者权益组织“王海热线”的王海认为,内销产品标准过低源于标准起草过程中缺乏消费者利益代表参与。他指出,企业主导标准制定,公众参与度低,消费者利益代言人组织几乎不存在。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往往对企业网开一面,媒体也受广告大户影响不敢得罪。
然而,北京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丘宝昌认为不能笼统说中国国内标准低,出口标准就高。他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含量不可能统一化。国内标准制定也充分考虑到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指出,提高内销标准面临的挑战在于企业可能被淘汰、食品价格上涨、工艺改进成本增加等问题。他担心,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成熟阶段不再需要两套标准,国内产品安全与国外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