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对中国经济评估:谨慎措辞汇率争议存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政策评估:措辞谨慎,汇率争议仍存在
北京时间7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7月27日发布关于中国第四条款磋商的公告,该机构在言辞上表现得颇为谨慎。
尽管 IMF 对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给予了肯定,称其帮助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并引领全球复苏,但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IMF 的执行董事会成员存在分歧。公告没有明确指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只是表示一些成员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需要进一步评估。
此番
磋商是三年来 IMF 与中国在年度经济政策评估方面恢复合作的首次沟通。2007年至2009年间,中国因不满 IMF 对其汇率政策的评估而停止了与该机构在这个方面的合作。谨慎措辞反映双方寻求共识
中国经济分析师马克·威廉姆斯表示,这份报告相当温和,从磋商得以进行本身就是个积极信号,表明双方在寻找契合点。
公告中重点强调了中国采取恢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这一决定,并称此举有助于增强央行在紧缩货币条件时的灵活性。然而,公告也指出,一些执行董事会成员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评估持不同意见,认为其基于对经常账盈余的并不明确的预期。
贸易盈余走向不明朗引发分歧
华盛顿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研究员史剑道表示,执董会成员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存有意见分歧主要是因为中国贸易盈余的走向尚不明朗。
他指出,“当试图对过去3年进行评估时,它可能想说,因为对象国不合作,我们无法发布报告;我们本来可能会说,货币(人民币)完全被低估了。而现在的情况却是,贸易盈余的走势并不明朗。看起来它又在上升,而且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贸易盈余),但是它也下降过。因此现在的贸易情势看起来有些不清晰。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在人民币目前是否严重被低估方面存在意见分歧。”
史剑道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严控汇率的国家而言,不能够说人民币被低估了5%这样过于具体的数字,所以得说“被低估了很多”。 但由于过去1年半左右时间里的贸易盈余走向,使 IMF 难以作出表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IMF 预计中国经常账盈余将增长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员所作的估计显示,人民币被低估了5%到27%。前官员、现任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拉萨德解释到,由于内部在计算货币被低估时所用的方法不同,导致了这样的数字差异。
IMF 亚太地区负责人尼戈·乔克在7月28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工作人员相信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这是因为他们相信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增强,中国的经常账盈余将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