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难题:借鉴国际经验建新体系
-
中国的“养老难题”:从无到有,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新型社会保险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农村社会保险和养老问题日益备受关注。近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北京表示,要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险体系。
挑战与应对:
胡晓义指出,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国社会保险体系只能从低水平起步,先保障基本生活,弥补现有制度中的缺失。具体运作过程中需要明确政府职责,对农村地区急需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给予必要的财政投入,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中国与国际公认的社会福利较高欧盟国家开展了社会保险领域的合作项目。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发展与合作处处长尼古拉斯.科斯唐表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社会保障合作项目始于两年前,目前在北京、湖南、山东、四川、吉林和甘肃等6个省市展开试点合作。
“我认为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帮助中国想办法降低贫困现象的最佳方式。” 科斯唐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着明显的贫富共存现状,一方面国家拥有大量财富,另一方面,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他强调,中国面临一个独特的挑战: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未富先老”,这与欧美国家情况有所不同。
城乡差距和养老困境:
新华社主办的时政性期刊《半月谈》杂志近期的一篇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5亿,占人口比例11.6%,在农村,老年人口总数超过1亿。文章分析说,城乡差别在农村老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城市里的很多老人忙于健身养生,而很多农村老人却在贫病交加中挣扎。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城市老年人有将近80%领取一定的退休养老金,但是类似退休养老金的农村人口不到5%。此外,农村人口流动幅度越来越大,不少农民出外打工补贴家乡,也有不少农民自身难保,难以顾及父母。
《半月谈》杂志指出,在不少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口达到70%以上,村里往往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未来的方向:
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发展与合作处负责人科斯唐透露了中欧合作项目下一步规划,将组织一批中国专家到波兰、爱尔兰等国考察农村人口社会保险和养老金问题处理方式,学习不同国家策略的优劣,为中国构建新型社会保险体系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