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遇冷
-
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遭遇“双重打击”:百思买关店,家乐福沃尔玛被罚款
2月22日,中国外资零售业传来两条重大消息。美国电子连锁零售商百思买宣布关闭其在中国的所有9家门店,全球零售巨头家乐福和沃尔玛则因价格欺诈行为分别被罚款50万元人民币,总计950万元。
百思买在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其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地区总裁唐思杰坦言,关闭包括上海在内的9家门店是因为百思买的开店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市场。新上任的百思买全球副总裁王健指出,百思买的高成本经营模式在中国难以维持盈利。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百思买在中国关店的背后原因是其缺乏本土化。它采用少门店高成本运作模式,以服务、选购体验增加附加值吸引中国消费者,但最终却导致许多消费者先到百思买体验咨询后,再去价格更优惠的门店或网站购买同一商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百思买营销模式存在问题,与中国市场和消费心理差异较大。他认为,百思买的退出也与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有关,外资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相比之下,家乐福则因“过度本土化”而受到惩罚。国家发改委通报,家乐福、沃尔玛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近日已分别对其涉案的19家门店处以最高额度罚款,总计950万元。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家乐福在中国“本土化”过激,甚至比中国企业更不遵守市场规则,最终导致消费者不满和监管部门介入。
此次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集体遭遇挫折,或许意味着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