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地方债务新隐患
-
地方债务新平台:城市商业银行带来融资压力与隐患
华夏时报1月6日报道: 面对今年中国地方政府偿债高峰的挑战,地方融资能力受中央限制,各地纷纷拓宽融资渠道,加速融资。城市商业银行应运而生,成为新的融资平台,但也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
文章指出,2010年中央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为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后,逼迫地方政府另谋出路。各地纷纷成立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帮助地方投资项目进行融资。 然而,这些小银行的运营风险更高。财经网称,竞争激烈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保证金一般只有20%左右,远低于目前银行普遍30%到50%之间的标准。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是大额度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相对欠缺。
南京宇扬集团老板杨军携款跑路,导致十多家银行3亿多元贷款无处追讨的事件,便是警示。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仅2010年一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就增加将近40%。美国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机构分析师廖强指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受制于地方政府,又为地方项目投了资,自然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他强调,小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暴露比例比大银行更高,盈利能力也相对弱势。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银行面临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这种特殊关系导致地方融资项目存在新的隐患。分析人士指出,商业银行对地方项目的贷款风险评估更多是依赖对地方财政收支状况的判断,而不是按照企业法人的标准进行分析。财经评论员苏培科指出,地方政府融资现在90%以上都得到银行贷款的扶植,银行系统已经同地方融资捆绑在一起,投资风险被掩盖。
尽管如此,中国地方政府今年仍将继续利用城市商业银行这一新的融资平台来应对偿债高峰。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0.7万亿元。不少债务的偿还高峰期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仅2012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就高达1.84万亿。在巨大的还债压力下,地方政府只好利用地方商业银行来填补国有大型银行贷款的不足。但这种做法被一些评论认为是“暗渡陈仓”,势必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而且会增添新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