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民主火焰燃遍全球
-
“阿拉伯之春”点燃全球反政府浪潮
从突尼斯到希腊,埃及到伦敦,民众怒吼:我们想要民主!
今年以来,一系列抗议活动席卷了世界各地, “阿拉伯之春” 的火种在欧洲也逐渐蔓延。
这一切始于一月份的突尼斯,一小城西迪布济德的一场抗议示威最终导致总统本阿里辞职,掀起了一股“阿拉伯之春”浪潮。埃及、黎巴嫩等地也相继爆发了类似的抗议活动,迫使总统穆巴拉克放弃权力。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玛丽•卡尔多指出,“人们总以为中东是不同的,这种看法基于对伊斯兰教的歧见。”她认为“阿拉伯之春”否定了这种偏见,证明了阿拉伯人民和其他任何人一样都追求民主和自由。
随着“阿拉伯之春”声势浩大,欧洲部分地区也开始爆发反政府示威。希腊民众抗议政府提出的削减支出和私有化计划,英国民众抗议政府的紧缩措施,西班牙民众模仿开罗示威者占据太阳门广场,自称是 “欧洲之春”。
“我认为,欧洲和阿拉伯世界发生的抗议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 卡尔多教授说,“都是因为代表性的缺失,人们感到政治阶层脱离群众,不为人民考虑。”
英国工会联合会国际部秘书长欧文•都铎表示,尽管不同国家发生的抗议示威明显不同,欧洲讲的是民主,而北非大部分地区则是在抗争独裁,但许多导致这些抗议活动的原因却非常相似,都是经济危机。
他指出,埃及工会的罢工在导致穆巴拉克总统下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欧洲工会正在加强对阿拉伯工友们的支持,同时也从阿拉伯的街头示威中受到启发。
“他们也到欧洲来,和英国以及欧洲各地的工会会员接触,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鼓舞,” 都铎说,“他们总是说:‘你们能够获得支持,赢得辩论’。”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阿拉伯之春” 在利比亚和叙利亚似乎陷入困境。但卡尔多教授认为,这些抗议示威已经改变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版图。
“1989年的抗议示威导致冷战结束。我想2011年的抗议示威则使反恐战争失去了重要性,” 卡尔多说,“这使得基地组织被边缘化。本拉登虽然是在巴基斯坦被打死的,但他的政治影响力却是在中东的抗议示威中被消灭的。”
无论“阿拉伯之春”最终走向何方,2011年都将以 “重大变革的一年” 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