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矛盾化解与制度困境
-
"民告官"案激增,胜诉率低却仍是化解矛盾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的“民告官”案件数量急剧增加,2007年首次突破10万件,然而胜诉率不足三成。尽管如此,部分法律工作者依然认为,“民告官”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疏导民怨和监督政府滥用公权力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义联劳动法与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03年到2007年,行政案件受案率增加了13.7%,这一数字反映出民众对政府行为日益关注并寻求法律途径维权。然而,中国政法大学的何兵教授指出,“民告官”案数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多,说明中国的行政诉讼制度仍需加强。
“民告官”案件涉及面广泛,包括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公安行政执法等领域。北京郝劲松法律公益研究中心的郝劲松律师认为,虽然胜诉困难重重,“民告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泄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迫使政府重视民众的诉求。
“法院往往充当政府的保护伞”,郝劲松律师指出,“民告官”案中,法院受到诸多干扰,从立案到执行都步履维艰。 即使最终胜诉,也不一定能够讨回公道。
然而,一些法律工作者依然认为,“民告官”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半月谈]采访的律师与美国之音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民告官”可以化解民众与政府之间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他们指出最近一系列事件,如杨佳袭警案、贵州翁安县打砸烧群体事件等,与“民告官”法制渠道不畅通有着密切关系。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强调各级机关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并承诺一旦被民众告上法庭败诉,将追究有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这使得“民告官”在监督政府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