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雾霾治理:焦虑变行动
-
雾霾问题频频“上热搜”:中国从治理焦虑到行动
近段时间,雾霾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焦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办公室发布首个红色预警,周边多个城市也受影响。此前,国庆黄金周假期期间,雾霾天气也在多地出现。
面对公众的担忧和压力,中国政府开始采取行动。根据港媒报道,当局迫于公众压力,要求各中小学普遍安装空气净化器。此前,一些地方家长自费安装教室除霾设备遭到校方制止。同时,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召开会议讨论“怎么办”,并承诺将采取十条重点措施治霾,其中包括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和最大限度地压减电力行业的本地排放等。
近年来,雾霾问题在中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遭禁播后,公众对雾霾危害的意识似乎更加强烈。街头路边,口罩族大有与日俱增之势,但同时也有人指出,部分中国制造的防霾口罩含致癌物甲醛。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开始,一些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律师分别向相关法院起诉当地政府治霾不力及疏于监管,并要求国家赔偿。此外,海外中文网站《纵览中国》也发表文章指出,雾霾可能给中国多方面的现状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变。
尽管如此,中国在治理雾霾方面仍面临着许多挑战。2015年7月31日,时任北京市长王安顺承诺到2022年雾霾问题会得到解决,如今已成为笑柄。海外微信公众号加拿大天天网则提到,温哥华、洛杉矶等地通过决策、立法、科技和环保意识的协调发展,可以为中国治理雾霾提供借鉴。
总而言之,雾霾问题依然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从公众的呼声到政府的行动,都表明中国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希望未来的日子里,中国能够有效治理雾霾,守护人民的健康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