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资态度转变引争议
-
中国对外资态度转变惹争议,美欧企业不满
北京 – 近年来,中国对外资的态度似乎有所转变,引发了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企业的担忧。尽管官方一再承诺把外商“当自家人”,但政策变化和执法不力让外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失去信心。
2009年底中国实施的“自主创新”政策规定,只有在中国拥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或注册专利的产品才能成为政府采购与扶植的对象。 这项政策引发了外资强烈不满,因为许多外资公司在中国的专利技术大多是境外注册。美国中国商会会长孟克文批评称,该政策歧视海外科技产业,是保护主义的表现,不利于公平竞争。美国工商界认为,中国以产品本土创新比例的高低来决定政府采购中的优先次序,限制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优势。
此外,知识产权执法不严也成为外商的痛点。尽管中国颁布了多种规定并开展打击盗版的活动,但盗版现象仍然猖獗。美国商业软件联盟副总裁里德指出,中国商务软件的盗版率高达79%,相当于价值76亿美元的软件未获得合法使用许可。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取消了外资在中国长期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从2010年12月起,外资企业也需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附加教育费,这两项费用此前仅对中国公民和内资企业征收。分析认为,这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已经开始从最初的吸引外资逐步向高科技转移。
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中国在美中商贸联委会与中国欧盟高层经贸对话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承诺不再依据知识产权注册地点来确定政府采购合同招标资格,并推动政府办公设备正版软件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