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鹘鹰战机:出口之路荆棘满布
-
中国31鹘鹰战机受热捧:出口之路难?
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31鹘鹰战斗机近日备受关注,部分媒体和军迷猜测其可能成为中国下一代航母的舰载机,扩大中国海军的世界影响力。然而,在国际武器外销领域,这款中国第四代战机却揭示了中国武器在中高端国际市场乏人问津的窘境。
出口之路碰壁:软实力不足?
与美国35战斗机为假想敌的31鹘鹰战机,曾于2014年珠海航展首次公开飞行表演,官方媒体大篇幅宣传其性能和外销竞争力。然而,在多个国际航展高调宣传后,该款战机并未遇到任何有实质意向的买家。
航空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菲亚指出,31鹘鹰售价昂贵,主要目标市场(如巴基斯坦、缅甸)对价格敏感,而中国缺乏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建立深厚关系,难以打开高价高端市场。
技术瓶颈:发动机问题?
除了软实力不足,中国战机的出口还受到其发动机技术的局限所困扰。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资深研究员费舍尔认为,31成功取决于中国能否制造出可靠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测试中等推力的涡扇发动机,但目前是否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尚不明确。
军机外销低迷:整体销量下滑?
近年来,中国军机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买家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但与菲律宾等国的合作受两国关系紧张影响而受阻。
蒂尔集团副总裁阿布拉菲亚指出,世界对中国军机的需求不高,主要是由于许多国家缺乏信任中国,不愿意与中国建立战略关系。
航母梦:现实与宣传?
31鹘鹰战机被猜测可能成为中国003型航母的舰载机。尽管中国官方持续宣传航母的强大威慑力,但美国海军学院历史系教授余茂春认为,中国目前航母速度慢、等级低、技术层面也不够到位,其战略目的仍然不明确。
总而言之, 31鹘鹰战机的未来发展尚不明朗。尽管其在国内备受关注,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着软实力不足、技术瓶颈以及缺乏信任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