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或成中国经济转折点
-
中国央行再次降息 专家呼吁调整发展模式
北京12月26日 - 为应对当前经济下滑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再度降低存款和贷款利率。此次降幅分别为0.27个百分点和0.27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以来第5次调低利息。 专家们对此措施持谨慎乐观态度,并呼吁政府调整发展模式,注重提高人民收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央行宣布从12月23日开始,一年期贷款利率从5.58%降低到5.31%,同时将三至五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这一降息政策旨在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单纯依靠降息无法有效推动消费增长。国际著名评论人士菲利普·包润表示,政府应该通过扩大官方支出、提高民众工资等方式直接注入社会资金,而非仅仅依赖利率调整。他指出,降低利率对老百姓影响不大,反而可能鼓励企业继续延续旧有的经营模式。
此外,包润还建议中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经济困境:调低固定资产价格,稳定人民币汇率,并鼓励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他还强调,政府应优先投资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领域,缓解民众后顾之忧,促进消费带动供给、供给带动就业的健康循环。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院亚洲事务首席研究员布朗博士也指出,扩大医疗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资不仅可以带动消费,还能缓解人们的不满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他强调非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未来的增长率可能不会像预期那样高,但一些“体制外”产业的潜力不容低估。
总之,降息只是应对中国经济下滑的一种手段,并非万能药。专家们呼吁政府采取更加长远、全面的措施,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提高人民收入,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