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僵局:执行力成最大难题
-
美中贸易战僵局:谈判进展缓慢,执行力成最大难题
华盛顿消息: 美国政府周三发布一份报告预测,2018年美中贸易赤字可能将创下新高,达到4000亿美元。尽管美中两国接近达成一项结束近一年的贸易战的协议,但目前尚未看到双方贸易关系实质性改变的迹象。
据了解,美中谈判的主要障碍仍然是北京长期来的补贴国企政策和美国指控中国非法获取美国公司技术问题。虽然特朗普政府官员称最近几周的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但最终结果依然扑朔迷离,且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最后期限前回应美国关切。
原定于3月1日提高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已被推迟,但新的最后期限未公布。目前,双方尚未披露中国所做让步的具体内容,涉及市场准入、强制技术转让、汇率稳定以及核查和执行机制等方面。
在3月5日北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长钟山表示,中美贸易磋商富有成效,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但双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则称,本届人大会议将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
然而,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此次的承诺缺少对改革这些政策的可执行力度,而这正是美国谈判代表要求的关键点。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日前表示,美中贸易协议必须包括中国的重大结构性改变和强化执行力度,并强调任何有深远意义的协议都必须包括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制技术转让和政府补贴企业政策方面做出改变。
尽管美国去年对超过200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施压,但并未为美国带来预期谈判筹码。目前中国所作的很多让步似乎更多的是安抚美国的某些担忧,例如购买更多的美国农产品、汽车和能源等,而没有建立指导方针约束双方遵守执行。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欧玉琳认为,美中两国就一个贸易协议执行机制达成共识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没有执行机制的约束,“很难看出他们将如何达成协议。”
目前,美国对中国是否会真正兑现承诺的担忧仍未得到解决,这可能会阻碍双方达成一项有意义的贸易协议。